貴人的第一篇,自然是要獻給老爸。但是,老爸對我的影響,不是一篇講得完的,所以這只是關於老爸對我的影響的第一篇。

老爸話不多,甚至是不愛說話的,這也許和我名字裡有個靜有關

但是,他曾跟我講過的一些話,卻建構了我生命的基調

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,他跟我說,你應該要為自己設定目標,短期,中期,長期的目標。短期的就像學校的功課表,你幫自己的時間做好安排。

大概是小學的我,只對功課表有感覺,所以我只記得短期目標怎麼做。所以,從小到大,對於學習,我心裡都彷彿有個功課表似的。自己買自修書自己做練習,自己改。準備考大學時,買了一本英語成語片語的書,每天練習一篇。追趕落後的物理觀念,每個晚上練習一個章節的題目。因為心中有個功課表,自己就會去實行。每天做,久了就會有成績出來。其實,我還是不太會為自己定目標,但是,一旦目標訂了,我的心中的『功課表』就會幫那個目標留個時間,自己也會盡量去實行那個功課表的進度。

國中的時候,有次數學平時測驗出現七、八十分的成績。那彷彿是自己從沒見過的低成績(不過,後來高中大學以後,看到這種成績其實都還蠻高興的)。老爸好像也看出我心裡有點難受,但他只在某個早晨淡淡地跟我說,不會不懂的東西就把它學會就好了。

大一的時候,在公共電話裡,跟老爸哭訴我很想家,老爸也是淡淡地說,你不是一向都很勇敢的嗎?

在那之前,離家上大學前,老爸曾跟我說,女兒呀,接下來你要走的路,爸爸媽媽可能沒辦法給你什麼建議,但是,不管你做什麼決定,我們都會支持你的。

老爸說這話是認真的,在很多年以後,我才知道

來美國讀書的第一年,隻身一人,當時的男友(現在的老公)還在台灣。記得第一個寒假回台灣後再返美的飛機上,飛機越靠近目的地,我的心就越沈重,看到室友來接我,我反而就哭了起來。回到宿舍打電話回家報平安,老爸接的電話,我在電話中哭著說,我不要念了,我想要回家。  老爸在電話那頭安靜了一會兒,然後也是淡淡地說:『好啦,如果你那麼難受,那就回來吧!不要哭了。』

後來因緣際遇,我留下來了,但是我很感謝老爸那次的溫柔的體諒,是因為他說的那句『那就回來吧!』,解放了我,也給了我力量,我才能平靜下來。

老爸總說,我從小就很乖,不需要他擔心,所以他也很放心我,信任我。他那一次在越洋電話裡跟我說『那就回來吧!』應該也是相信我的感受,所以決定尊重我。但我知道,要說出這樣的話這決定其實對他來講不容易。老家在平靜的鄉下,那是一個任何榮譽或不榮譽的事都很容易被放大十倍二十倍的地方。當初我赴美讀書,在老家一帶彷彿是個何等榮耀的事情,如果,我半年多就打包回家,爸媽他們可能要面對街訪鄰居的有點令人難堪的關心詢問,會是不好受的。但是這些,在老爸當時的想法裡,就算有考慮到,也只佔了相當短暫的思考,然後他就跟我說:如果你那麼難受,那就回來吧!

一些年過去後,我想起老爸在我上大學前跟我講的話,我才深深地了解到,老爸當年說的,『爸媽都會支持你的決定』是認真的,而且他也做到了!

這就是老爸給我訂的我的生命的基調:要勇敢,不會不懂的事就把它排到你的功課表裡然後把它學會就好了,真的,爸媽相信你可以做到的!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hyp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